【晉江市級】傳統美術——木版年畫
晉江地處福建東南沿海,與臺灣一水之隔。素有“泉南佛國,海濱鄒魯”的美譽。中原文化、海洋文化、閩越文化,華僑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相互交融。閩南一帶,民間信仰非常廣泛,除了從中原地區傳來的佛、道兩個系統的神靈外,更多的是本地衍生的地方性神靈,它們與佛、道兩教并生共長,其繁榮程度為其他地區所罕見。信眾到宮廟燒香祈禱、問卜求簽,所求得的平安符、敕令符、簽詩等文字或圖案符均為巫覡人工書寫或畫畫而成。為適應需求,各種紙符改為木版雕刻印制,大大提高了產品的產量。敬奉神明的各種型號金紙由手工蓋章式印制改為滾筒式印制,提高了生產效率。
晉江為泉州府首邑、歷史曾經有過府縣同治,晉江木版年畫款式多樣,有觀賞的、實用的、婚慶的、喪儀的、長年的、節令的、娛樂消遣的等等。除滿足本地市場外,隨著商品、技術、人才的交流,晉江木版年畫除流傳到漳州、廈門、臺灣等地外,也隨著華僑的足跡流傳到南洋地區。
二十世紀初,由于戰亂以及石印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木版年畫手工作坊受到嚴重打擊,紛紛倒閉。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文革”期間,木版年畫制品被認為是封建迷信,所有藏版被銷毀。目前,晉江傳統的木版年畫只有極少量印品存世。
木版年畫藝術是我國民間美術的龍頭,不僅由于它題材廣泛,手法斑斕,地域風格多彩多姿,若論其人文蘊含之深厚,信息承載之密集,是別的民間美術難以企及的。它具有歷史價值,人文的價值,藝術價值(特定性、鄉土性、地域性)。雖然自二十世紀初期,木版年畫漸入式微,但它至今留下的遺存仍是農耕文明一宗巨型的財富。雖然它的傳統實用功能逐漸弱化,但其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卻被社會廣泛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