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市級】傳統技藝——西畬生鐵冶鑄技藝
西畬生鐵冶鑄技藝發祥地西畬村在晉江安海,原稱“師雛”。西畬陳氏族譜記載,明初,晉江縣蚶江錦亭村陳氏(錦亭傳芳)分支,移居西畬,以鑄造業為生。曾經為鄭成功抗清、收復臺灣提供火炮等作戰裝備,為閩南最大的軍火鑄造基地。西畬陳氏為躲避清政府追殺,有分支移居廣東、臺灣,現在臺灣有西畬后裔經營的錦瑞鑄造廠。1943年西畬鑄造業復興,數十年間該村生產的鐵鼎、犁頭、犁壁等農業工具、計量
工具、生活用品暢銷海內外。至今,閩南地區上了年紀的老人們,依然對“西畬鼎”、“西畬犁”還留存記憶。值得一提的是,晉江、南安、龍海等地方國營、集體企業,也曾活躍著大批西畬籍鑄造技術骨干。改革開放以來,西畬村鑄造的機械配件也為快速崛起的晉江機械制造業提供了重要的產業配套,西畬村因此被譽為晉江(裝備)機械制造業的發源地。
西畬生鐵冶鑄技藝推進了中國古代鑄炮史的進程,具有科技價值。擁有戰爭利器——師雛炮的鄭成功,收復了淪陷38年的臺灣,極大地震懾了當時覬覦我國邊疆的其它列強。這場戰爭結束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中國臺灣的經營,使臺灣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在這場偉大的戰爭中,西畬人做出了永載史冊的偉大貢獻。
西畬生鐵冶鑄技藝傳承了愛國強國的精神財富,具有人文價值。西畬人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揚了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西畬村的百年鑄造史,蘊含著西畬匠人的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厚重的西畬百年鑄造歷史文化以及這種文化體現出的“犁頭”精神,無疑將成為晉江精神的重要組成部份,激勵一代人團結協作、銳意進取,鑄就新篇章。視質量為生命,傳承先人鑄造工藝的每一代西畬工匠都能以極致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加完美的精神理念。




